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定社会主义办校的方向,全面理解国家战略力量的内涵。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贺一诚、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见证签约。许宁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复旦和澳门特区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许宁生在致辞中指出,今年6月,特首先生在上海访问期间专程到访复旦,体现了特区政府和特首先生对复旦大学的高度重视和深情厚谊,是澳门特区和复旦大学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今年6月举行的沪澳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签署了《会议纪要》和五份合作协议,确定了两地深化合作35个项目,进一步明确了两地合作的目标和重点。他希望,立足新起点,与复旦大学的深度合作,将为澳门发展贡献智慧,带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澳门培养更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助力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澳门特区政府将把握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围绕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基地的发展定位,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创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新局面。焦扬指出,复旦大学一直坚持立德树人,一方面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国之栋梁,是办学治校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大学的根本社会责任。许宁生指出,此次《复旦大学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复旦大学和澳门特区深化交流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他坚信,站在复旦大学和澳门特区深化合作的新起点,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复旦大学必将共同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澳门各高校并肩在共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不断开创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新局面。今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体现了国家对澳门建设发展重视提升至新的高度,意义深远。河西学院有700多名干部教师先后以各种形式到复旦大学学习。
对口支援河西学院,有助于学校在国情教育、党建思政、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甘肃、张掖,以河西学院为基地,辐射当地政府、学校、医院,形成对口支援+的援助新模式,实现了促进支援学校发展与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狄生奎说,在复旦大学对口支援的帮扶下,河西学院不断加强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建设自身的造血功能,进一步落实双方各项合作项目。他表示,近年来河西学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离不开复旦大学的帮扶。
复旦助推河西学院医学本科教育发展,提高医学专业骨干教师和医学教育教学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有效缓解了甘肃基层医疗人才紧缺状况。两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
她指出,对口支援河西学院是复旦大学响应国家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号召、承接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焦扬表示,双方将继续在一带一路、东西部协作等领域深化合作机制,在教学、科研、科技、人才等方面扎实推进合作项目,巩固扩大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河西学院地处一带一路战略要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参加会见
青年教师正值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和总书记对第一个复旦的建设要求,要有将自身打造成为未来顶尖人才的理想追求,要结合学校、上海和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用好学校各类资源的支持,定好事业发展方向,做好事业规划,珍惜发展机遇,抓住发展优势,保持紧迫感,自立自强。学校将尽一切可能关心支持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青年教师自身优势和才能,激励青年教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许宁生对大家取得的成绩、进步和对学校发展的贡献等给予了肯定,就大家的建议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并向大家介绍了新时代学校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以及青年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对青年教师的希望。9月14日下午,学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座谈会在邯郸校区子彬院举行。
如今,学校正肩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在最重要学科领域布点,在最前沿学术领域开拓,力争做出最突出贡献,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建设第一个复旦,努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他强调,面向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学校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一个复旦的要求落实为实际的行动,要在育人和科研上形成高峰,要在五到十年内于若干重点重大领域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一批与顶尖大学可媲美可竞争的领域,这些均有赖于青年教师群体的努力与坚持。
校长许宁生出席并讲话,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亚明主持会议,人文、社科、理科、工科、医科、交叉学科、智库、公共教学等的青年教师代表以及相关院系、实体运行科研机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许宁生指出,近年来,复旦大学发挥学科传统优势,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快医教研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奋进发展的局面,学校同时大力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国内率先成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交叉门类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你们是重要的一代,学校和国家的发展要依靠你们。制图:实习编辑:王风范责任编辑:李沁园。座谈会上,历史学系马建标、艺教中心周涛、管理学院黄蓉、经济学院段白鸽、数学科学学院王志强、物理学系石磊、材料科学系王飞、微电子学院江钧、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王建禄、光电研究院王伟、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发展研究院江天骄等12位青年教师代表发言。大家分享了从教以来的心得与体会,交流了事业规划和重点难点,并结合各自工作情况,就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平台搭建、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科研团队建设、跨学科交流、国际合作、青年教师待遇与保障、人才评价机制、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想法与建议他提出,着眼于七一讲话提出的新任务,复旦大学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乡村振兴、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和服务市场主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社会结构优化等领域应该有更大的作为。要持续推动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堂主渠道,力求入脑入心。
把握百年远景初心使命建党精神江山就是人民新征程等十个关键词。学习七一讲话要坚持以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石磊表示,学习宣讲七一讲话精神要结合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结合国家目前面临的新变局和未来中长期发展要解决的重大难点重点问题,要讲清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最重要的宝贵经验,讲清楚如何以史为鉴,把握未来,围绕第二个百年所要完成的新发展格局的建构和全面现代化的战略使命。总结规律、把握规律,更好地学思践悟。
李冉表示,七一讲话以恢宏的历史视野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精神状态,展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光辉前景,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发展,是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领性文献。焦扬强调,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七一重要讲话还是引领广大青年心有所信、上好大思政课的教学总纲。桑玉成表示,学习与宣讲七一讲话,要围绕以往的初心和当下的使命、百年前的建党精神与百年来的精神传承、十月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去的改革和当今的改革、前辈所面临的世界和当今所面临的世界五个基本问题展开研究。把七一讲话精神进教材与推进巡视整改有机结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重点发言:结合本职工作分享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和前一阶段宣讲工作开展情况,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冉、刘红凛,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桑玉成、副教授郑长忠,经济学院教授石磊分别结合自学情况与分管工作,交流了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
9月14日,复旦大学举行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第二次集体备课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博士生讲师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青年讲师团代表出席会议,学校党政机关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焦扬: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高潮、把学校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焦扬指出,七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要持续强化理论研究阐释,力求走深走细。
坚持创新形式、精心组织,让学习热起来、教育活起来、体验强起来,坚持分层分类、因材施教,引导全校干部师生深刻领会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拓展对象、扩大影响,辐射服务更广阔地区。校党委书记焦扬会上指出,全校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见成效,在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高潮、把学校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初心使命是贯穿全篇的一根思想主线,唯有牢记初心使命,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总结过去、立足当下、注重未来,紧扣主题、抓住主线、提炼要义。七一重要讲话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的最新成果,凝结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华和最新成果,为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提供了新方向、新命题、新思路。制图:实习编辑:王风范责任编辑:李沁园。
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坚定信心决心,以伟大建党精神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明确方向指引,以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激发奋进力量。更主动深入地挖掘七一讲话这座理论富矿,以理论创新回应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时代呼唤,积极主动发声、深化学理阐释、带动学科建设、服务治国理政。
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所包含的价值和逻辑,不仅对中国发展,而且对人类进步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刘红凛表示,七一讲话,一脉相承,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饱含深情、言简意赅、守正创新。
要结合国家新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主题,贯彻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郑长忠表示,七一讲话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发展所构成的逻辑坐标来把握中国共产党建立原因、发展规律和历史贡献,并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